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阅读及史实再现能力。A项不正确,因为在封建制度下,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要交纳很重的赋税。CD两项也是错误项,商人只是买卖商品并不生产产品,这与封建国家的政策相悖,所以答案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对材料信息比较全面的解读是
A.描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B.描述了小农经济的场景
C.反映了均田制对农民的束缚
D.批判唐朝工商业的落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的信息可知这描述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使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成为可能。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因素
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保护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的根源是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A。
考点:英国的《航海条例》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明治维新》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