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日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并说明这种“神话”对19世纪末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方式:官办或官营。(1分)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1分)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1分)
(2)“离异”:完全排斥本土文化,全盘欧化。(1分)
措施: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建立近代军事制度。(4分,写出2点即可)
“回归”: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土文化。(1分)
措施:在政治上保留了天皇制度;在文化上倡导“和魂洋才”;在军事上保留了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传统。(4分,写出2点即可)
(3)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2分)
影响: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方式;从“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以诱导人民”等信息来分析原因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欧化’铺天盖地”的信息来概括“离异”的含义,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政治、军事、教育以及文明等措施去回答;从“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信息来概括“回归”的含义,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上保留本民族特色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经济以及政治影响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对外扩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治维新中,天皇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将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员直接管理
③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④将大名集中东京居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治维新中,天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②④三项均是其重要措施,同时宣告四民平等,废除封建身份等级制度,但天皇权威不可动摇,保留了浓厚的君主制色彩,所以③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内容的识记能力,涉及对变法或维新运动内容的考查,具体措施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除了准确记忆每项具体内容之外,还应关注每项具体措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利弊。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三、各藩不得隐藏犯法之人。
四、各藩大名小名及其所属役士卒等人,如有发现叛逆或杀人者,应即迅速逮捕法办之。
五、从今以后,本藩之后,不得与他藩人交往……
九、规定各大名参觐时之随从人数。参觐之时,各应按照身份行事。
----摘自1615年颁布的《武家法令》
材料二:规定各大名、小名须轮替居住于江户城中。参觐之期,定于每年之四月。……往来江户的悉应遵照法令规定,随从多寡,各按身份行事。?---摘自1635年颁布《武家法令》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对各藩大名和小名作了哪些要求?
(2)材料二的规定对各藩大名和小名的要求是放松还是更严?为什么?
参考答案:(1)第三、四条规定各藩应迅速逮捕叛逆者或杀人犯而不能隐藏。(3分)第五条规定各藩之间不得相互往来。(3分)第九条规定大名参见将军时所带随从人数要严格符合身份规定。
(2)更严;(2分)因为各藩大名和小名轮替居住于江户城中和定期朝见,实际上是将军对各藩大名和小名加强控制。(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史料和理解史料的能力。注意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62年,日本使团乘“千岁丸”号赴中国考察,出发前已定下诸多切实的考察霞的(26条),以下为26条的部分内容。
?
这反映出日本政府此次考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与中国的通商关系
B.了解清政府对西洋人的政策
C.学习和借鉴中国
D.为再度进入中国作准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1分)
材料一 ?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为了促进工业的发展,他们首先致力于金融机构、商品交易所、航运公司,铁路和电报线路的建设。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行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政府扶持工业发展的措施,并据此分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 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3分)
材料三?他们(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为自己去掠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政府建立样板企业;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将官营企业低价转让给资本家经营。(2分)侧重与军事有关的企业;加强政府的主导和保护(政府扶持)(任答一点得1分)
(2)保留天皇为首的旧体制; 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在军队宣扬武士道精神,保留军国主义传统。(3分)
(3)吞并琉球;侵占朝鲜;发动甲午战争等侵略中国。(任答两点得2分)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1分)
(4)学习西方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要和平崛起;(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及特点。实际上,第一小问属于基础性的题目,回答时要结合所学的维新内容与材料相对比分析回答。联系措施分析归纳特点,如从材料“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行业” 可归纳出其特点有:重视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2)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即维新的保守方面。回答时要注意回顾教材所体现的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知识,同时联系材料“……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归纳总结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外尤其是对中国和朝鲜等邻国所进行的侵略扩张。回答第一小问,注意联系日本对中朝侵略的史实回答。对于原因要从内外两个大的方面,结合政治、经济、军事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解答。
(4)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认识及原因的正确总结。日本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对外侵略与扩张,日本的发展与强大是建立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中朝两国人民的血泪之上的,这是不可取的。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现在就是在这条路上继续向前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