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材料二:
帝国师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普鲁士国王是世袭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材料三:

材料四: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以上四则材料均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回答:
(1)指出以上四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历史文献。(4分)
(2)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元首产生方式的不同。(6分)
(3)概述以上四则文献起到的共同作用。(10分)
参考答案:(1)《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或1871年宪法)、《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4分)
(2)世袭制和选举制(6分)
(3)巩固了统治(或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0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材料二“普鲁士国王是世袭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材料三的示意图和材料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等信息可以看出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或1871年宪法)、《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元首都是世袭的,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是共和制,元首都是选举产生。(3)四则材料都是西方确立政体的法律性文献,都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西方政体建立的过程和特点。近代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手段有革命的方式,也有改革的方式;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0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1分)列举当时任一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企业?(1分)
(2)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1分),并分析原因。(2分)
(3)1927-1936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十年,该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1分)并分析原因。(2分)
(4)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几乎“陷入绝境”,原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特点:沿海(通商口岸)(1分)
企业:发昌机器厂(或答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任意一个)(1分)
(2)状况:迅速萧条(1分)
原因:欧洲列强卷土重来(2分)
(3)特点:发展较快(1分)
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分)
(4)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苛捐杂税;通货膨胀;原料昂贵;产品滞销。(任意两点,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段分布从沿海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举例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段企业中(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中任意列举一例即可。第(2)中第一小问从一战期后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萧条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从外部因素即第一次大战后外国列强又卷土重来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压榨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结合题干问法从“1927-1936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十年”的时间角度突破,这一阶段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不难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从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分析。第(4)问解放战争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分析回答,内部从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苛捐杂税、通货膨胀、原料昂贵等角度思考,外部因素从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角度综合分析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蒋介石的立场已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是在?
A.中山舰事件后
B.整理党务案后
C.四·一二政变后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破坏统一战线的行动,这表明他已经背叛了革命统一战线,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6分)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1)(6分)积极意义: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清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2)(9分)不同:关员的待遇更高;鼓励和约束相结合,有助于关员长期服务海关;建立退休金制度,使关员在岗时便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严惩违纪官员,以确保官员廉洁执法;完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措施,保证海关机器健康高效的运转。(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腐败;廉不只是养出来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和法律上的监管、惩治;应加强对官员的职业操守教育。(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
分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其根本目的是( )。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