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自由通商?
C.平等往来
D.出卖利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C与史实不符,D发生在近代中国史上。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选A。
考点:闭关锁国
点评:从高考考查的角度看,要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战役中属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重新划分报据地的阶级成份
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属于简单题,在抗战时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目的即在于此。故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朝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
A.福建
B.广东
C.江苏
D.浙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学生出错主要表现在选择了D。其实,只要对照教材中《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就不会做错本题。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中,有福州、厦门两处在福建省,因此,应该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B.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说明民众的言论自由度提高了,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1912年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享有言论、出版等自由。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