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初供不应求,后来又被译成各国文字流行欧洲是由于( )

A.它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B.它反映了工人生活的痛苦
C.它适应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D.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一种历史情境,即《共产党宣言》的供不应求和在各国的流行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直接促成事物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之所以流行,不在于其是否伟大,也不在于其是否新颖,工人生活的痛苦也不是其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关键是它适应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答案为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点评:此题是对事物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理论方面的考查,理论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 )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②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
③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④发愤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詹天佑在美国学习期间的表现,联系教材可知,看到铁路在美国的重要作用,①对。留美幼童收到了西方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熏陶,但詹天佑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学习西方技术尤其是铁路技术上,②不符合史实,通过在美国的亲身感受,他清楚的看到了中西之间的差距,立志发奋图强,所以③④都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詹天佑的留学经历及其在美国的表现,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即可解答。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概括了后者
C.前者继承了后者
D.前者推翻了后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分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AD两项不对,C项只说明了两项理论其中继承方面的关系,而没有涉及发展,概括不全面,排除,答案为B。
考点: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学生要正确理解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通过参观下图所示纪念馆,某班同学可以领略( )

①邓小平的早期革命活动
②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气象
④大革命期间国共合作进行武装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一幅关于邓小平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的图片,联系史实,这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到1936)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具体时间是1929年,属于邓小平的早期革命活动,①对。起义后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所以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
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气象都能显现出来,②③都正确。大革命时期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与图片无关,排除④,所以答案为A。
考点: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中国近代社会分期要准确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詹天佑在美国专学了4年的铁路工程,回国后却被差遣到福州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因是( )
A.詹天佑在美国没有获得学位
B.洋务派官员一味地依靠洋人
C.清政府正在备战中法战争
D.詹天佑曾撰文指出洋务运动的弊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关于詹天佑在回国后在福州船政学堂7年学非所用的经历这一现实,联系史实,詹天佑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第三年就获得了学士学位,A不对。D项也于史实不符,而中法战争首先发生在中国境外,法军偷袭马尾军港后,清朝才被迫宣战,提前并没有备战,实际上题干给出的是詹天佑所学非所用的现象,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清朝官僚腐败的结果,所以答案为B。
考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做这类题应该把题干现象放到当时的大环境中考虑。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