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美国首先研制了原子弹,并于1945年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非常痛心。以上史实说明(  )
A.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促进了人类和平
B.科学技术推动了军事的发展,以暴制暴换取了和平
C.科学研究的初衷有时与实际应用效果有较大偏差
D.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关于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研制的原子论对日本平民造成巨大伤害的史实,核武器是现代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一旦应用,会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题干表明其没有促进人类和平,AB都错,而D项意思和题干主旨相悖,答案为C。
考点: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学生解题的关键是要把题干和选项密切结合,选择与题干相符的选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对秦朝中央官制的掌握和理解,秦朝官制,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丞相掌管行政大权,御史大夫掌管百官奏章和监察,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因此,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应该找御史大夫,答案为B。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关于秦朝中央官制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恩格斯称自己是“第二提琴手”,反映的本质是(  )
A.自己的小提琴技艺不好
B.自己是马克思革命活动的出色合作者
C.自己是马克思革命活动的支持者
D.体现恩格斯高尚的人格魅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此题,要明确恩格斯称自己是“第二提琴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大量史实证明,恩格斯是马克思革命活动的伟大合作者,是他们共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但恩格斯却把主要成就归功于马克思,说自己至多算个“第二提琴手”,这种说法是恩格斯博大胸怀的体现和谦虚的表现,实际上恩格斯与马克思同样伟大,B和C说法都不全面,A项明显错误,答案为D。
考点:无产阶级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点评: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平定“三藩”表述无误的是
A.“三藩”是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B.平定“三藩”极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力量
C.平定“三藩”进行得一帆风顺
D.平定“三藩”标志着清王朝全国统一的完全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所谓三藩,是明朝的三个降清将领,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三藩联兵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历时八年,“三藩之乱”终被平定。这场胜利,消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清朝中央集权,使清朝统治趋于稳固,而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形成割据势力,“三藩”形式上是归清朝统治的,A项表述错误,答案为A。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三藩”与清朝中央政权的关系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王朝的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确切的时间信息——1912年,又有提示:“变局”、“创举”,变局意思是出现重大变化,D项从程度上来说达不到“变局”这样的深度,而ABC三项都可以说是变局,但还要符合“创举”这样的特点,辛亥革命爆发前已经爆发过广州起义等多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起义,所以算不上创举,而清王朝的推翻只是重大变局,没有“创举”方面表现,答案为C。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学生要深刻理解“变局”和“创举”的含义,并且和四个选项逐一对比,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