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曾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
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
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百姓不爱劳动,生活用品都依靠进口
B.近代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依赖西方的商品输入
C.大量西方商品涌入,手工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D.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列强入侵导致商品倾销,因工业品物
美价廉,导致我国传统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五四时期人们认为,婚姻自由应该包括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由、再嫁自由,这无疑是对传统婚姻观的有力冲击。出现这种潮流的原因有?①鸦片战争后,近代西方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②清王朝废除了传统的婚姻制度 ③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外国的文明 ④辛亥革命等民主运动促进自由、平等等理念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②表述不对,晚清时期传统的婚姻制度受到冲击,但没有被废除,废除了传统的婚姻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因此选B.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为:(1)外界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4)科技:科技革命成果的促进,日益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高速发展。(5)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人民的思想意识开放。(6)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这个历史性的大转折,包括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等等。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生的事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变动。“解放思想”和“民主”,是这一政治变动的主题词。正由于有了这一重大的政治变动,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华网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中这句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十七大代表们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1)“解放思想”和“民主”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词,在全会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2分)
(2)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结合材料一概括“大转折”的表现。(3分)
(3)今天我们“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材料二回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是什么?(2分)
(4)总结过去,指导未来。请思考在十二大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3分)
参考答案:(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分)
(2)表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3分)
(3)关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分)
(4)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3分)
本题解析: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本题立意在于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第(1)要正确的答出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第(2)(3)问的答案来自于材料本身,要注意从材料中吸取有效信息;第(4)问要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末工商并没有濒临破产,道教主张无为,不主张积极入世,A选项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B项错误,唐代门阀士族制度确实即将崩溃,但是由于科举制的实行,新的选官制度确立,并无要道教重视立功的问题;宋代科举制盛行,庶民阶层扩大,道教借此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故选C。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建国初期,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