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8月,在各层上级权力机构的关注和策划下,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喊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8月22日,徐水县委制定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草案规划:“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到1963年即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律师网
材料二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农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这些别墅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因地基明显下沉造成大梁断裂或支柱悬空。
──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
请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8分)
(2)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8分)
参考答案:(1)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4分)
影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4分)
(2)问题:不实事求是,脱离实际,急躁冒进;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8分,答出其他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英、美、法、德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了怎样的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试从世界民主化进程的角度,评价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参考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德意志王朝战争。
(2)政体: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联邦共和制,法国是共和政体,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标志:英国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后建立了联邦共和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正式颁布,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3)从政治体制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尽管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维护稳定的统治秩序,并且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题解析:第(1)问可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分析;第(2)问应注意欧美各国政体的确立标志就是宪法性文献的颁布;第(3)问应从历史意义、局限性、发展程度、影响范围等方面进行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材料二? 1933年,爱因斯坦倡议通过军事手段对抗希特勒的纳粹德国;……1947年他写了一封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建议建立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政府”,管理核武器。
——摘编自安德鲁·罗宾逊《爱因斯坦相对论一百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康熙帝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结果怎样?(6分)
(2)材料二中,身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有着怎样的政治理想?试从康熙帝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态度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重视学习并运用西方自然科学。(2分)结果: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另一方面未能使近代科学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4分)
(2)政治理想:追求世界和平。(2分)
认识:要重视科技,把握发展科技的机遇;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 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 800多名职工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此材料它突出地反映了( )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
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③由于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
④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耐克”公司年生产球鞋设计、生产、销售有世界各地工厂完成,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生产模式。④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故B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请写出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有哪些?
(4)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与鸦片战争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问:其发生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清朝(回答清末或清朝时间段内均可);民国。
(2)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国人模仿、崇尚西方的生活习惯与服饰样式;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清朝尊卑有别的称呼陋习。
(3)穿列宁装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建国初中国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服饰比较单调;由于建国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亲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深刻影响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服饰打扮、礼仪习惯在内的一切都向苏联学习。
(4)服饰开始多样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清朝至今国人服饰的变化。第(1)题依据服饰和称呼不难判断。第(2)题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和观念变化回答原因。第(3)题要先从表面信息开始回答,如列宁装成时尚、服饰较单调等,然后再回答深层信息,列宁装流行反映50年代的中苏关系。联系图④、⑤的时间、服饰特点回答第(4)题第一问;联系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化回答第二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