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征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下列措施,直接体现该主张的是
A.扩大政府开支
B.建立国营企业
C.建立福利制度
D.规定最低工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概念的准确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这与材料中政府向富人征税,分配给穷人,以解决“收入分配悬殊”问题相符合。因此C项正确,其他几项均无法直接做到解决“收入分配悬殊”。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里根、克林顿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 ]
A.削减税收,刺激投资
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
C.倡导自由放任
D.大力发展“新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
?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二战”后的什么问题?
(2)三幅图片中有一幅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哪一幅?反映了什么问题?
(3)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什么时间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了发展。
(2)第三幅。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科技的发展,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采取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美国对德国的扶持,并通过马歇计划对德国提供援助。20世纪60年代初。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回答问题时注意,既要结合图片,又需联系所学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罗斯福新政在1935~1939年的工作重点是( )?
A.调整
B.复兴?
C.改革
D.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罗斯福新政包括救济、复兴、改革三方面的内容。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则重在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慈溪市08-09上高三期中考)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A.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
B.以“伟大的社会”为施政纲领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边疆”和“伟大的社会”分别是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施政纲领,C项是经济发展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