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2019-07-03 01:01:07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20分)经济观念影响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语 材料二:《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中记述到: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做法也反映了上述社会经济思想主张?(2分)这些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2分),并说明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3分)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是指什么?(3分)
参考答案:(1)①“闭关锁国”、“海禁”。(2分)②影响:人为地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2)不同:中国多为传统农业、手工业产品或工艺品;西方国家基本为工业制造品和科技发明。(2分) 原因: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晚;机器生产水平落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长期占据优势;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快;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制造居世界领先地位。(6分) (3)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3分)含义:掠夺来的财富供本国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乐,未能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财 富最终流入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3分)
本题解析:(1)首先明白材料一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即从材料一中的“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主张是重农抑商,所以,在对外贸易方面,抑制商业的表现为“闭关锁国”、“海禁”。影响要一分为二,积极和消极。积极: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短期的自卫,但是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远之计;消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2)不同:中国产品为荣记湖丝”, 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多为传统农业、手工业产品或工艺品;西方国家为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基本为工业制造品和科技发明。原因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长期占据优势,近代工业起步晚;机器生产水平落后;西方: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制造居世界领先地位,国家工业化进程快。 (3)本问考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引发了“价格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是掠夺来的财富供本国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乐,未能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财富最终流入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蕃客云集,此处“蕃客”主要是 ( )。 A.徽商、晋商 B.西域商人 C.波斯、阿拉伯商人 D.西藏商人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沿海港口聚集的商人应为从海路来的外国商人,B项应以内陆交流为主,A、D两项应为国内商人。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体现了官营手工业技术需要创新,但不能得出其最能促进技术创新,故A项错误;从官窑督造官唐英德做法以及雍正对他的处罚可以看出当时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故B项正确;题干中“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是一次意外事件,官营手工业主要是有国家投资,故C项错误;D项中“主要供应出口”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清代的官营手工业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 )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
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
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
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发展缓慢?
有利条件: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货币的充足,银两的大量流通;租佃关系的普及,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传统科技的发展,科技著作的涌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束缚。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以下变法改革在各国兴起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B.兼并战争的需要
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实现富国强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战国时期,各国相继进行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通过变法巩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所以ACD符合实际,B是变法改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选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春秋战国各国变法·春秋战国各国变法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