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 词汇
|
对外交关系辞令
|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
中国对西方看法
|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奸……
|
对西方政策辞令
|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
西方对中国态度
|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
材料二?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4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4分)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2分)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4分)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2、判断题 据统计:1972年与1965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5%,其中重工业增长了近112%,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只增长了35%……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全国纺织能力已发展到1300多万纱锭,但全国棉花年收购量仅175万吨,只能满足纺织能力80%的需求。这表明当时
A.农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B.中国农业长期落后
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D.工农业要均衡发展
3、判断题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4、判断题 由中央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5、判断题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诸其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A.促进了市场繁荣
B.有利于普及西装
C.淡化了传统等级
D.交际活动增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