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 )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第二次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蔡锷是一个传奇。少年时代的“神童”,留学东瀛时的“士官三杰”之一,打响护国战争第一枪,享有“国葬第一人”的殊荣……短短的34个春秋,他的人生一路辉煌。他的人生走向与中国的命运同一,他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与国家尊严、复兴紧紧连接在一起。
1882年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一个贫寒的裁缝家庭。6岁时在当地一位名士帮助下,免费入私塾学习。12岁考中秀才。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进入陆军成城学校学习,从此开始了“军事救国”的生涯,并正式改名为锷。1900年10月写下《杂感十首》:其中有云:“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
1904年初,蔡锷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11月1日,公推蔡锷为云南都督。这时,他年仅29岁。
民国成立后,他认为革命的目标已经实现,今后的问题应该是巩固这个新建的民国,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国家。当袁世凯同孙中山就建都地点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时,他通电支持袁的主张,要求早定大计,建都北京。
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到背景,任全国经界局督办,他一方面领导经界局工作,一方面仍热心于军事学术活动。
1915年11月,蔡锷秘密离京赴津,旋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台湾、香港、越南,于12月19日抵达昆明,他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1916年8月,经上海区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蔡锷人生历程的转变轨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锷的主要贡献及高尚品格形成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变化:从传统科举到学习西学;从学习政治到学习军事;从赞成维新到投身革命;从支持袁世凯到反袁护国。(8分)
(2)主要贡献:领导昆明辛亥革命,光复云南,推动全国革命;克服险阻,发动领导护国运动,为粉碎洪宪帝制做出贡献。(4分)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时代风气;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爱国、民主、进步成为现今中国人的共同追求;蔡锷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志存高远,严于律己的品格修养。(3分)
本题解析:(1)关键信息:免费入私塾学习、中秀才、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从此开始了“军事救国”的生涯、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当袁世凯同孙中山就建都地点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时,他通电支持袁的主张,要求早定大计,建都北京”、迫袁取消帝制。依据他人生历程的主要历史事件,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归纳。
(2)关键信息:少年时代的“神童”,留学东瀛时的“士官三杰”之一,打响护国战争第一枪,享有“国葬第一人”的殊荣。第一小问的主要贡献应依据近代的时代潮流分析,列举相关的主要革命史实即可;第二小问则应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的民族危机与个人品质两个方面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的言论,该言论
A.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C.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准确
D.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工业文明是疾病”、“ 土布经济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可以看出,甘地主张发展民族经济,这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关于甘地,要注意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要注意:(1)“非暴力”思想的含义以及促进“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2)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独立中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目标的是( ? )
A.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主张
B.“食盐进军”
C.国大党停止非暴力运动
D.甘地调解教派纷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如果可能,是在不列颠帝国范围内自治,如果不可能,就脱离英国而自治。”“印度人应以耐心和善良去制服帝国主义者,靠道德感化使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三?凯末尔说:“我们国家与我国民族的唯一使命是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
地上赶走。”“最适合土耳其民族本性与精神制度的是共和主义制度。”(《当代东方政治思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甘地、凯末尔各自的政治主张。他们都进行了哪些斗争?(9分)
(2)概述甘地和凯末尔选择不同斗争方式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①孙中山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甘地主张用和平的办法实现印度的独立;
③凯末尔主张以暴力实现土耳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6分)
①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
③凯末尔: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缔造土耳其新型民族独立的国家。(3分)
(2)国情不同;帝国主义侵略方式不同;个人成长经历不同。(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