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二 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
材料三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和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1990年3月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美国成为“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的规定出自哪一国际条约?何时颁布?据材料三分析颁布的原因。(6分)
(3)美国对材料二中条约的态度怎样?原因何在?(6分)
参考答案:(1)苏联面临解体。(3分)
(2)《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6分)
(3)拒绝批准,并且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企图独霸世界。(6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91年1月”联系教材内容可以想到原因应该是苏联面临解体;(2)从材料二的内容不难直接推断出材料出自1996年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从材料三中可以明确得出签订此条约的目的在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3)根据史实可知美国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且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其根本原因在于此条约不利于其企图独霸世界。
点评: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两级格局的严重冷战对峙,苏联解体后的局部地区的激烈冲突,以及当前多极化趋势发展日益深化等阶段。从中不难发现,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此后世界发展的主题,但局部冲突难以避免,世界多股力量的对比和分化组合尚在变动之中。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下图,不属于图中“善意”的是

[? ]
A.扶持和控制西欧
B.援助欧洲发展
C.遏制苏联力量
D.建立北约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时间
| 1949年4月4日
|
性质
| 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
参与国
| 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
|
成立宗旨
| 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
|
材料二?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深刻指明:“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历史背景与作用。(8分)
(2)阅读材料二及所学,分析新中国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由。(7分)
参考答案: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开始,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国家成立。(4分)
作用: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军事上的遏制。(4分)
(2)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国际形势的突出特征;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政权不稳、经济形势严峻;“一边倒”外交政策有利于中国巩固政权、避免孤立、获得援助。(7分)
本题解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开始,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主导、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政治同盟,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2)结合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新中国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由:国际方面,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国际形势的突出特征;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国内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政权不稳、经济形势严峻;“一边倒”外交政策有利于中国巩固政权、避免孤立、获得援助。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1)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 “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二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欧洲冷战: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和东欧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德国的分裂。亚洲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2)不同意。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积极反苏、反共。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4)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摘自《伊拉克战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
(2)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6分)
美国和苏联冷战对峙;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西欧国力衰退,依附于美国;朝鲜内战爆发。
(2)(9分)
变化:由依附美国与苏联对抗,到不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国际影响力减弱;西欧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