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 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
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
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
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
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
2、判断题 (28分)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材料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6分)
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小学堂科目设置
科目 时间、文献
| 国学
| 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 体育 艺术
| 劳动技术
|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 修身 读经 讲经
| 国文、历史、法制及理财、外国语
| 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
| 图画 体操
| ?
|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 修身
| 国文、外国语、历史、法制经济
| 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
| 图画、唱歌、体操
| 男子加农业、女子加家事、园艺缝纫
|
(2)你认为与明清相比清末和民国初年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3)结合材料,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 (10分)
3、判断题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判断题 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他所创制的外交政策有(? )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判断题 (20分)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
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2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