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的“知书达理”一词最为接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知书达理,就需要努力学习,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分辨是非,辨明好坏,不能蛮横无礼。与“美德即知识”的内涵最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所讲的是发生了霾灾,皇帝举行祭天活动可知这讲的是“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与法家的思想相符合,因此材料主要对法家思想的阐述,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
①中华民国提倡女权?②提倡男女平等?③提倡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④性别歧视消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移风易俗法后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说法太绝对。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可能出现的是
A.徐小姐在自由恋爱后,与新郎身着婚纱、西服在教堂中举办文明婚礼
B.徐小姐通过阅读报纸,了解豫湘桂战役的进程
C.徐小姐看到国民党士兵在上海街头行凶的报导后,非常气愤,摔了一只大碗
D.徐小姐与新郎参加三反五反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43年的上海历史,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B豫湘桂战役发生在1944年C当时尚没有进行解放战争,是日军侵占D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的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