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建国初相比,其特点是
A.大力发展尖端技术
B.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C.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
D.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成果很少转化为商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才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或商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
A、非洲开始了第一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
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 ?
D、标志中国开始打破外交僵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中国的外交。非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出现在60年代非洲出现独立浪潮时期;1974年中苏关系未缓和,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而是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中国打破外交僵局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有的国家甚至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也很快波及全世界,各国之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原因方面说明了
[? ]
A.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B.霸权主义愈演愈烈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
材料二?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
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材料三?我国部分指令性计划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
| 工业产品产值
| 工业消费品价格
| 农副产品价格
|
1984年
| 100
| 100
| 100
|
1993年
| 11.6
| 10
| 15
|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对外友好往来、文化繁荣。唐朝在制度层面影响东亚,中华文化圈形成。
(2)政治: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清朝专制统治达到顶峰。经济:英国开始工业革
命,清朝手工工场缓慢发展。科技:英国近代科技快速发展,清朝处于传统科技阶段。
对外:英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清朝闭关锁国。中国落后于英国一个时代。
(3)变化: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和城市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三则材料勾画了中国古代强盛、近代沉沦、当代崛起的演变历史。回答第(1)问时要求归纳概括,要点全面。解答第(2)问时,必须进行对比分析。解答第(3)问时,从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概括出经济体制的变化。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人的剧作对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描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是(?)
A.莎士比亚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欧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综合材料中“剧作”“英国社会”“人文主义”等信息,符合条件的只有莎士比亚。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