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以下事件是按同一标准排列在一起的。①《西风颂》②《田园交响曲》③《自由引导人民》④《巴黎圣母院》下列选择中属于这一标准的是
A.《梅杜萨之筏》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向日葵》
D.《曼陀铃的少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标准是浪漫主义。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印象派,D是立体派。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年来,出版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精卫》、《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其反映的实质是
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
B.革命史观的消失
C.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
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看出,目前学术界对蒋介石的认识是多元的,这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故选A。B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对学术研究的误解;D项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不是现象反映的实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1)哥伦布最重要的历史活动是什么?在评价哥伦布时,布什与查韦斯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
(2)有人提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依据有哪些?
?
(3)据材料二指出,对经济全球化有哪两种对立的观点?各自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加入世贸组织?
?
参考答案:(1 )历史活动:开辟到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布什: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的发展由孤立推向统一,推进了人类近代社会发展。 查尔斯: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给美洲带来了种族灭绝的灾难。
(2 )依据: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两极格局的解体;各国普遍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协调机制的发展;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3 )观点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观点二:是发达国家进行新殖民扩张的手段。依据: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国家的掠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4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大市场。WTO 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中国需要世界。中国要发展,就必须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WTO ,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还能够参与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不是科学真理,但它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先河
B.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真正主人
D.确立了人类的新的宇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要结合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背景来分析。在此之前,天主教的地心说是支撑宗教神学的基础。日心说是对地心说的否定,从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用排除法可以排除其他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
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粉丝”是fans的音译,说明中国语言的变化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