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电:第61 届联合国大会北京时间10 月13 日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 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接替安南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4 日就此事发表谈话说,中国祝贺韩国外长潘基文先生当选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亚洲人在时隔35 年后再次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实现了亚洲国家的共同愿望,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荣誉。但根据评论人士的分析,上任后的潘基文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这是对他领导世界能力的严峻考验。
材料二: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 91exam.org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
(1)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什么世界体系的重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联合国建立初期,是否实现了这一宗旨?为什么?举例说明。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认识联合国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潘基文上任后将面临哪些挑战。
参考答案:(1)雅尔塔体系。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没有实现。因为联合国建立初期为美国所操纵,如美国操纵联合国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
(3)《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是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和平发展的愿望。联合国是世界人民避免战争重演、共同探求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虽然在建立初期一度为美国所操纵,成为其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但在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今天,联合国作为当代世界最有权威和影响的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4)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联合国改革、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等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第(1)问从二战后的世界形势中分析。第(2)(3)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结合当今世界形势特点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联系史实,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情况是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日本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世界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而“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排除A和C。B项中“斗智斗勇”、“再次较量”等在七十年代也没有表现,所以D项最符合题干要求,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史实,再分析选项和相关史实的对应关系,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识记等综合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本题是复合型选择题,唯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逐项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百家争鸣”的思想背景,②是阶级背景,③是教育背景,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
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最早促使"。中国近代风俗习惯变化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撞击,而西方列强的入侵客观上也起到了在中国传播了外来文化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6分)
(2)材料二中,胡适“手举义旗”指的是什么?并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材料一、二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6分)
(3)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以上材料所反映的运动中所起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