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 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2、判断题 (26分)合作与对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大事记?
时间
| 主要事件
|
1921年
| 英国实行“保护工业法”,规定了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税率。
|
1927年
| 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美、英等国之间的矛盾,会议未达成协议。
|
1930年
| 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诸列强纷纷仿效。
|
30年代
| 英、法、美等国实行进口定额制度,由政府对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颁发许可证。
|
英、德、法、美等国由政府出面直接向外国进口商提供信贷,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贷款国的指定商品,以扩大商品外销。
|
? ——
——摘编自宋则行 樊亢《世界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的三种主要举措,并简述其对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7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并简要评价。(13分)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判断题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4、判断题 希特勒一方面许诺实行社会主义,一方面强调“反对赤祸”,其实质目的在于
A.欺骗德国民众和西方大国
B.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在西方大国与苏联间中立
D.既反对社会主义又反对资本主义
5、选择题 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是资本主义市场供不应求的结果
B.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是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末日”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