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材料二 (张居正说)“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宗旧制。”
——《张文忠公全集》奏疏二
材料三 (王安石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
材料四 张居正改革,首先是从整顿吏治开始的……为了整顿吏治,以达到为官清廉、治政清平,让人民生活安定,从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
——王双印《桎梏中的生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与张居正改革方针的不同。你对他们两人的方针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王安石与张居正改革的切入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各自对改革结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齐
3、判断题 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
4、选择题 历史纪年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乾隆四十年,指的是乾隆皇帝四十岁的那一年
C.公元纪年以耶稣延生的那一年为公元零年
D.农历以干支来纪年,一个周期为六十年
5、判断题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罚,韩非子对此评价说“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变法的这一原则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