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5月18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六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四川省绵竹县遵道镇援建的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落成。该学校的落成体现的教育方针是
[?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材料四?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和教育(66%)。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十资本增长(33.40%)十科技和教育(6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岳麓版必修Ⅲ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没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邓小平对教育的认识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l)发展教育为科研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要优先发展教育。
(3)在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我国的科技教育在生产率增长总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未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说明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8年“教育大革命”局限性有
①高校质量良莠不齐 ②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
③违反教育规律的“改革”造成教育混乱 ④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7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 ]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