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4分)并分析发生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

材料四?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
(3)我国全面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试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变化:1952—1956 年: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 开始形成;(2分)1978—2006 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原因:195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分)1978—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1分)
(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世界地位日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每点1分,共4分)
(3)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偏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单位GDP耗能偏高;经济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4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变化及原因的理解。解题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两个时间段:1952—1956 年、1978—2006 年,二是所有制变化,结合所学史实分析具体原因,第一次主要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第二次主要是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第(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对图片反映的解读,图二主要反映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图三主要供经济总量增加、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图四体现单位GDP耗能降低,说明经济管理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第(3)问,具体考查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前两问,由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出发归纳,比如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单位GDP耗能相对较高等方面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南宋大儒朱熹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与诗中强调要在生活中探得规律、明白事理的观点相一致的古代思想家有
①荀子?②老子?③董仲舒?④王夫之
A.①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荀子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探寻规律,利用规律,王夫之发展了张载“理也顺而不妄”的观点,说明了理不仅在气中,而且是气的运动变化,有它的“必然”——规律性。所以①④正确,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首先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接着是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选A。B项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开始并未进行官方交流;D项错误,是先由民间交往,然后再官方交往。
点评:美国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民间交往的基础上,官方的交往也得到很大的突破。在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罗斯福总统宣布:“我们现在已处于战争之中。我们一直都在这场战争之中。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是我们美国历史上这一最巨大的事业参与者。”此后美国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是
A.发表《大西洋宪章》
B.修改中立法案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