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等礼仪制度,用来调整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而“民贵君轻”思想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本题无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所以A不合题意;汉代儒学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所以B错误;汉代以后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D也不符合题意。宋明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君主专制 ③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明末清初的三大著名思想家代表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利益诉求,但从本质上而言他们仍属传统儒家知识分子而非资产阶级代表,所以③说法错误应以直接排除,①②④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D,A B C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 )
姓名 | | 称号 | 思想家 |
籍贯 | 福建泉州 | 主要思 想主张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抨击道学,反对礼教 |
生卒年 | 1527—1602年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因此选D。
考点:李贽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
C.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庄子认为人与天“不相胜”,“天”指自然,“人”指人为。人为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