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代的行省制度。元代的时候,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行省掌握地方的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这种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材料“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古代官职中,负责国家监察事务的有(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不是监察官员,枢密使负责地方军事,也不是监察官员,②④不符合题意要求,①③两项分别是中央和地方法定的监察官员,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
材料四 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8分)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样的律令?(6分)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分封制、宗法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8分)
(2)秦始皇;依据:他自称皇帝;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制定了秦律。(6分)
(3)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汉: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4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公、侯、伯、子、男都拥有不同数量的封地,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的作用是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根据材料二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以血缘的亲疏来划分政治等级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其作用可结合所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
(2)材料三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说的是灭掉六国,完成天下统一。由此得出“寡人”指的是秦始皇;根据所学可知他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律令则是秦律。本题需要学生对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加以了解。
(3)材料四“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反映了赵高权势过大,危及皇帝, 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根据所学作答即可,但要做到答出具体的措施:汉: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统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内朝、 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所说的国家管理方式不包括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官僚政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世卿世禄”和“分土封侯”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只对皇帝负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即中国封建官制由此建立起来。在这种制度下,大小官吏的任免予夺等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在隋唐“工商不得入仕”,而宋太宗“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甚至还“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由此可得出隋唐到宋代科举取士的条件已经在发生变化,且相对宽松,因此D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王安石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