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天皇裁可法律。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
2、判断题 “四民平等”中的四民是指
①皇族? ②华族? ③士族?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的人物是_________,他于_________年在_________领导了武装起义。图2中的历史事件是指_________。
(2)你认为图1和图2所反映的事件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怎样理解它们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1)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朗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所学知识,说出日本为走向近代化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