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故应选A;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故可排除B项;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故C项不正确;“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参会代表们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②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③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④为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同志恢复名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之说不啻梦呓”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孔子开创私学,他提出的办学思想是
A.“以道事君”
B.“格物致知”
C.“有教无类”
D.“法不阿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答案选择C项。“以道事君”,意思是用正道来侍奉君主,这是孔子的思想,但不是教育思想,故A项不正确;“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认识“理”的方法,故B项不正确。“法不阿贵”的意思是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法家思想观点,故D项不正确。
点评:孔子(春秋晚期,被尊为“至圣”)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1)政治思想:
①“仁”:即“爱人”,相互爱护,融洽相处,要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欲立而立人”。
②“礼”:即周礼,“克己复礼”,人的行为要符合“礼”的要求,实现“礼”就要“正名”。
③“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滥杀;“节用而爱人”。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方法举例)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5)评价:
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
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