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遇到马超的袭击,《三国志》记载:“公(曹操)将过河,前队适渡,(马)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下列对材料中“胡床”的判断,准确的是
①应该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坐具
②应该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轻型家具
③最迟在东汉末年就已经传入中原
④应该是一种专供贵族享用的豪华型家具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胡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①正确,曹操在行军过程中乘此物,能说明该物轻盈,便携的特点和至少在东汉末期就已传入中原,②③正确,④有关此外特点的表述与行军过程艰苦不符,是错误的,故选B项。
点评:本题的出题模式是以同学所熟知的历史事例来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新课改中明确要加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一点在今后的历史考查中的比重会加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参考答案:秦汉。隋唐;元明清。
本题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及材料中出现的时间分析三次崛起的时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
B.政协已完成民主建国的使命
C.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效果
D.宪法规定的各级人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会议代行人大职责,《共同纲领》其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全国人大制度的确立。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责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A.《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流行歌曲
B.儿童在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
C.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D.人们通过电视观看《定军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阅读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A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届,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B错误;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D错误;故正确的选项为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局面,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签署建交声明?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签署中日建交声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错误。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