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阿南看到一则连环漫画,内容如下:
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主张仁和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的体贴,建设和谐社会。故选A。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庄子主张 “齐物”的世界观,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建立中央集权。因此BCD均错。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1年,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体现了教育具有
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历史性作用
C.统筹性作用
D.阶段性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优先发展体现了先导性,而教育要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则体现了全局性。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六七时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促成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
1欧盟的建立?2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兴起?4苏联的解体
A12? B23? C13? D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0·合肥月考)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有一个选题最终将无法完成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二?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6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状况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特点:主动性、示范性、实践性。(如具体答出:派遣学习,言传身教,各地实践亦可给3分)。贡献: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3分)
(2)创新:男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招生没有教派之分;以实用科学为主,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创新原因: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英国开拓世界市场,通过英语教学传播本民族文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找到关键的词语,“……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带支各地教化”“……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进行概括即可回答第一问。“……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郡国都有学校,是从文翁开始,可知文翁贡献。
(2)仔细阅读材料二找出“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就能概括出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第二问要结合英国在十九世纪前后的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