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①《隋唐英雄传》中李世民称到处饮酒作乐的隋朝皇帝杨广为“隋炀帝”?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李毓秀(1647~1729)《弟子规》总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5分)
材料二?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理解康德 “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5分)
材料三 ?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4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4分)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示例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集中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1)思想主张: “仁”,爱人是其核心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孝顺父母,友爱手足(孝悌);谨慎、诚信;好学;有教无类等。(答出任意3点给3分)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2分)
(2)影响: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2分)理解: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人民主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和违背法律,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成为人们反专制、求独立的精神武器。(3分)
(3)基本原则:平等、民主、共和、宪政(或法治)。评价:反映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期盼和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4分)
(4)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分)
要点: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要点:赋予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吸收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
(1)注意“圣人”就是指孔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主张;再联系作者生在清朝时期,宋明理学成为统治者支持的官方哲学。
(2)苏格拉底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康德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人民主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和违背法律,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成为人们反专制、求独立的精神武器。)
(3)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平等,“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主共和,“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宪政(或法治),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选择其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内容、影响、作用即可。
点评:复习时要注重思想解放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体会不同时期思想解放潮流的内在一致性,深刻认识中西思想解放的关联与对比,通过横向表格分析或纵向时间脉络等方法,比较各个时期思想解放所属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影响、结果等。着力加强对不同时期思想解放潮流背景与影响的理解,结合当代的思想理论成果与社会改革焦点,体会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与紧迫感,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现实问题,用现实的事实印证历史观点,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孙中山批评欧洲的文化是霸道的文化,称“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 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我们中国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材料所述“亚洲的文化”核心是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感化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儒家思想。故选C。A项强调法治;B项强调无为;D项强调兼爱、非攻,都不符合题意。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强调教化的作用,行王道,反对霸道,主张社会和谐。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的变革带动经济的发战,经济是社会发展的跟本动力。因此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A项正确.其它选项也都有一定的理由,但不是跟本原因。
点评: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革命无罪,^造**有理”是“文革”时期最流行的口号之一,^造**派冲击党政司法机关,殴打“反革命分子”,对他们进行游行批斗。这一口号反映了
①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 ②“文革”时期无政府主义泛滥
③民主法制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 ④我国没有建立民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