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观察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制度的弊端?(4分)
材料三
(2)分析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提取有关汉唐间地方机构分布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四
(3)提取材料三两幅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建筑的风格和体现的实质有何不同?(5分)
2、选择题 唐太宗时,曾经想处死私役门夫的县令裴仁轨,但是最后听从了殿中侍御史李乾
3、选择题 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时代
| 时间(年)
| 科举次数(次)
| 录取进士总数(人)
| 平均每榜(人)
|
唐朝
| 290
| 268
| 7448
| 28
|
宋太祖
| 17
| 15
| 188
| 13
|
宋太宗
| 21
| 8
| 1487
| 186
|
宋真宗
| 25
| 12
| 1760
| 147
|
宋仁宗
| 41
| 13
| 4561
| 351
|
A.北宋完善了科举制 B.北宋增加了科举次数
C.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演变的简要进程
阶段
| 演变
|
萌芽于战国
| (1)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2)实践: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
|
建立于秦朝
| (1)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巩固于西汉
| (1)实行刺史制度 (2)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完善于隋唐
| (1)实行三省六部制 (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3)调整和健全府兵制
|
加强于北宋
| (1)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立更戍法;建立禁军 (2)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新发展于元朝
| (1)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行省制度
|
空前强化于明清
| (1)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等 (2)清朝前期:设南书房
|
衰败于晚清
| (1)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沦丧 (2)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
|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种力量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及其曲折历程
阶级(或政党)
| 探索活动
|
农民阶级
| 《资政新篇》主张听取社会舆论,由公众选举官吏
|
资产阶级
| (1)康梁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但由于顽固势力的阻挠而失败 (2)民主共和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袁世凯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复辟帝制;蒋介石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使共和政体有名无实
|
中国共产党
| (1)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
(1)根据材料一,归纳历代统治者在哪些领域维护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晚清走向衰败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的特点,并对这一时期的探索结果作简要评析。(6分)
5、综合题 材料题(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