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7-03 02:23:3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下列对“经世致用”理解错误的是 ( ) A.学习应求务实 B.重视实际学问,参加社会实践 C.读书人不能脱离现实 D.要求民主共和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6分)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材料三 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9分) (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9分) (3)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上升,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同意费正清的看法。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所著《四书集注》作为答题的依据,束缚中国思想发展;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伦理和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压抑人性;理学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9分,每点3分) 同意吕思勉的看法。学术思想上,宋开创了理学和心学,涌现出朱熹和陆九渊等大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分) 文艺上,宋词繁荣,涌现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等诗人:宋代书画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北宋都有名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6分,每点2分) (3)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护中国的专制制度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保守势力强大。(6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答案,要根据教材所学内容回答,答案没在材料中。要联系教材中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措施回答。包括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思想上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影响,要结合教材汉代思想大一统的根本目的考虑。首先是直接影响,思想上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上升,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本文是较开放的问题,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可以,只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并充分即可。费正清的话,主要从理学的消极影响角度来谈;例如:束缚中国思想发展;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伦理和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压抑人性;理学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吕思勉的话,主要从宋代文学、艺术、及科学的成就来谈。例如:学术思想上,宋开创了理学和心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文艺上,宋词繁荣,涌现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等诗人:宋代书画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北宋都有名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从材料三阐述的阶级主体是士大夫地主阶级,根据“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所以涉及到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所以观点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关于原因要从但是的背景中去找,主要背景为两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再者之所以有中体西用与当时西方思想的传播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之所以材料中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与当时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保守势力强大有很大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内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文学成就?表现;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师夷长技以自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 ) 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作者是在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对董仲舒大一统思想持赞美的态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春秋时期,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人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资格
A.墨翟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图是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图。稷下学宫的出现集中说明了(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发展
C 法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D 齐鲁大地经济发达,文明程度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