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毛泽东在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容许其存在和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主张建国后
A.奖励发展资本主义实业
B.资本全部收归国有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实行“节制资本”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容许其存在和发展”体现了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采取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即在国家的指导下,允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BC与此意思不符,A说法过于夸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在三权之外另增监察、考试二权。……至于考试权,孙中山先生认为,“考试之制行,无论平民贵族,一经考试合格,即可做官,备位卿相,亦不为僭。此制最为平允,为泰西(西方国家)各国所无。”
材料二?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四权,并且不必通过代表即可逐步行使这些权力。治权,即“能”交由人民自己选举的政府去掌握。孙中山先生还以车主和车夫的相互关系为例,来阐明权、能分开的关系:人民是车主,有权而无能,政府是车夫,无权而有能,有权的主人便应该靠有能的专门家代他驾驶汽车。
—— 材料均摘自徐子法《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另增监察、考试二权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9分)
参考答案:
(1)增加监察权以防止专权与腐败,从而保证民主制度的真正实现。(3分)增加考试权,为德才兼备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参政机会,保证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力。(3分)
(2)政权属于人民;(3分)政府由民选产生;(3分)政府仅具有执行权。(3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考试之制行,无论平民贵族,一经考试合格,即可做官,备位卿相,亦不为僭。此制最为平允”说明孙中山认为考试是实现平民政治、平等政治的美意良制;至于监察则有监督权力,规范政治的职能。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四权”“治权,即“能”交由人民自己选举的政府去掌握”,再进行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是因为它(?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所以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B项正确。
点评: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爱人”,要实现这个核心,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政治上,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温故知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对“损刚益柔”之说,有人将其归纳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这种观点符合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具有辩证法的思想,意即彼此对立的事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是可能会变为现实的,这是道家学派老子的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唐朝时期“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儒学出现危机
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迅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王维被称为“诗佛”,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习道家的炼丹术,又虔诚礼佛,柳宗元主张援用佛学以发展儒学,故选B。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泛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