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
A、学习先进科技
B、学习洋枪洋炮
C、废除八股制度
D、效法西方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趋势
D.反映新兴地主的愿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趋势,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 ?逃避赋税。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1578年(万 ?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全国田亩总计7?013?976顷。虽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数额少,但 ?比弘治十五年以来增多了。这说明清丈工作是比较彻底的,?对于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食货志二?赋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一,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此他在经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居正为赋税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判断材料二中提到的“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是什么时间?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整顿赋役制度。清丈土地。比较彻底,为赋役制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一条鞭法。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 “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
(3)?1581年。新法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地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和胥吏里甲层层盘剥,减轻了农民额外的负担;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反映了(?)
A.少数民族的汉化
B.少数民族的农耕化
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汉族的胡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条件限制“社会发展的角度”,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奖励耕织和军功”,这条措施颁行的出发点是为了(?)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发展封建经济,战胜其他诸侯国
C.打击奴隶社会的特权制度和等级制度
D.瓦解分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