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事非宜,勿轻诺”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相关内容。进一步比较、分析,不难判断出,这体现的是封建伦理纲常“三纲五常”中,“信”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一说法反映出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
A.无为而治的思想
B.以人为本的思想
C.以理服人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孔子家”、“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孔子的思想主张。结合选项分析,可知,B.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对该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 认为理学导致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C. 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时要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材料主要是对对“理学”的批评,这一批评强调了“实学”强国,“空言”丧邦,用实际有益的工作来取代浮夸空虚的理论是其正确的一面,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二人: ( )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学术思想不同
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孔子代表奴隶制的奴隶主阶级,主张维护奴隶制的礼。墨子代表贫民阶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