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就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体现此精神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表明体现出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B项的内容应该是驱逐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殖民势力,C项是倒向苏联倒向社会主义阵营,D项内容此时还未形成,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为(?)
1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2中日邦交正常化?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毛泽东批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A.4132
B.4123
C.1432
D.142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71年4月,参加第31届世乒赛后的中国邀请美国队访华,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批准,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1?年7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会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华。?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因此选A。
点评:排序选择题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树立时间概念应当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小明的同桌考试作弊,小明想找他谈心,这时候他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就很难实现自立自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所,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长生久视,则摄主之术不可不明;欲其国之安言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
——梁启超《新民说》(1902-1906)
材料三 “五讲四美”活动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干部一定要在这个活动中做全国人民的表率。
——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1982年2月18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1)材料一反映的理想人格体现的哲学思想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新民说》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文化建设的两个文件在内容上明显不同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文化建设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哲学思想:理学。(2分)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加强个人修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强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有利于和谐意识的形成,注重人与自然、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4分)
(2)观点: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质。(2分)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的传入;戊戌变法的失败。(4分)
(3)原因:前者针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拨乱反正容易出现的思想误区而突出“五讲四美”;后者针对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全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而突出“文化兴国”。(4分)
认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同的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4分)
本题解析:(1)周敦颐是宋代理学大师,其以莲花特征比拟做人的高尚品格,即要抵制各种诱惑与欲望;结合所学可直接归纳出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主观意志,加强个人修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强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有利于和谐意识的形成,注重人与自然、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2)从材料二中可直接归纳出梁启超的观点是: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质;结合维新变法兴起的原因可知梁启超提出此种观点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的传入;戊戌变法的失败。(3)依据材料三两份文件来源的时间特征“1982年和2011年”可联想到二者出现的时代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即前者针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拨乱反正容易出现的思想误区而突出“五讲四美”;后者针对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全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而突出“文化兴国”;综合材料可直接得出如下启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同的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康熙在国内和对外的斗争都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有声有色和值得珍视的篇页……。但康熙……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原因何在?关键不在个人的意志和才能,而在社会条件。”这段评价
①充分肯定了康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贡献
②尖锐指出康熙开创的“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
③明确指出了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④巧妙证明了“时势造英雄”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