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2分)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2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2、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译夷书始。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的有157人,孟子的有61人,孙中山的有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⑴据材料一,魏源认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方法(途径)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5分)
⑵梁启超的思想主要受到西方什么思想的影响?(2分)
⑶从材料三看,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⑷材料三的调查结果中孙中山位居第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人榜上有名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判断题 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下列哪一主张与上述观点相一致
[? ]
A.平均地权
B.土地国有
C.驱除鞑虏
D.节制资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
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
(2)根据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的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留学情况。
5、判断题 “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 ]
A.反对变革?
B.主张革新?
C.希望进步?
D.要求守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