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的简表
? 年份
| 初等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数
| 在校学生数
| 学校数
| 在校学生数
| 学校数
| 在校学生数
|
1949年
| 34万
| 2 400万
| 5 219
| 127万
| 205
| 11.7万
|
2003年
| 49.13万
| 1.25亿
| 10.09万
| 9 115.31万
| 1 911
| 1 175.05万
|
请回答:
(1) 从上述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现象?(1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视科学事业发展的措施?(5分)
(3)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教育应如何发展?(3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参考答案:(1)现象: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全面发展。(1分)
原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2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教育立法的保障;
教育投资的增加等。
(2)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远景规划,科技全面发展。
②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
③1985年后,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④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⑤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5分)
(3)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
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持续发展高等教育;
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
建立终身教育体制。(3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本题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可以从国家的重视、法律的保障和教育的投入等方面分析。(2)回答此题应该根据教材知识,从建国初期开始算起,把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措施进行整理概括。(3)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竞争,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等。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力的不断的提升,重视教育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教授。1949年1月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青至苏北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现在名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学校任教;1988年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履历反映了
[? ]
A.“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异。”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