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判断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
[? ]
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3、判断题 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

[? ]
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民众重视
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4、判断题 李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
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5、判断题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实施于
[? ]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