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所提的问题。(25分)

华师大新世纪版的《世界通史》在其前言所说,《世界通史》,顾名思义是对世界历史的通观,它所考察的对象应当是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整体性历史运动的发展进程。它之所以区别于国别史和地区史,首先就在于它以“世界”——人类社会的整体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和研究视域;而它之所以区别于更广义的人类史或人类文明史,也在于它所确立的中心概念——“世界”具有结构意义上的特殊内涵,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对人类社会
的泛指。
材料一?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成就,它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的对外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
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近代以来的中国已经告别了“中国中的世界”的时代了。她以不同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都是人类社会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总体运动规律的使然,它符合人类社会由地域性历史向整体性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正如《复兴之路》解说词所说,“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以下图片资料可见一斑:


图1《南京条约》签订


图5?2010SHANGHAI EXPO CHINA ?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社会除了科技文化成果外,还有哪些方面显示其区域文明成就?
(2)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达到以图证史。对于以上材料,某校历史老师以中国概括出从“中国中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这一主题。请仔细阅读图片及文字材料,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历史老师对这一主题的概括?(注意:可以用这里提到的主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另外列出主题,来解答这道试题。)
参考答案:
(1)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在经济上,发达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政治上不断完善的皇帝和中央集权体制造就了几千年的大一统帝国,文化上儒家文明为人民提供智慧。
(2)差异: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主要原因:封建 专制统治强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4)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民贵君轻
B.人性本善说
C.养浩然之气
D.仁政学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孟子战国时期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他继承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故D为正确选项。“民贵君轻”为民本思想;“人性本善”为孟子对伦理观念的态度;“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是对道德规范的主张,故A、B、C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本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史少方(人名)根红苗正,又是高干子弟公安局长的儿子,在学校又是班长,所以自然而然成了学校最大红卫兵组织的头头,在破四旧立四新上,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上,他们冲锋在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这段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
B.改革开放实行的初期
C.文化大革命的初期
D.1957年整风运动当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红卫兵组织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组织,而破四旧立四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可以推断出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又依据材料“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以判断是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取合诸侯,因此D符合题意,ABC三项时间特征与此不符。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民谣的出现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民谣是一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反应。材料中的民谣内容主要是提倡新服,“断发”,不缠足,实行文明礼仪等,不难选出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法规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