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日本、西欧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兴起
D.中苏同盟牢固,美国力图分化
2、判断题 2002年2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重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不包括(?)
A.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模式
B.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C.尊重各成员国选择的社会制度
D.肯定各成员国历史上的对华政策
3、判断题 1951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首次为西方人介绍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他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时代》周刊如此介绍周恩来说明
[? ]
A.当时中美处于全面对抗
B.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
C.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
D.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
4、判断题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5、判断题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但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仍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利害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在逐渐消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