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中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

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③由农村到城市? ④由试点到推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判断题 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就其原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3、判断题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回顾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经济特区
| ①
|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 ②
|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
③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 上海浦东
| ④
|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4分)
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4、判断题 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说明
[? ]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B.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是矛盾的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5、判断题 2013年10月30日,“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在徐州召开。江苏将与新加坡共同探讨2014年在金融创新、开发市场、城市建设、社区管理及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是
A.苏州、盐城
B.南通、连云港
C.南通、盐城
D.盐城、连云港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