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中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

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③由农村到城市? ④由试点到推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就其原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B不是直接原因,C是作用,D项与材料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回顾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经济特区
| ①
|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 ②
|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
③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 上海浦东
| ④
|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4分)
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1)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分)②烟台、青岛;(1分)③沿海经济开放区;(1分)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1分)
(2)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4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分)
本题解析:(1)这一题属于根据范例完成表格题,题目中措施、典型代表和意义各栏中都有示例,要求填的部分应该根据本栏中的示例,依样来填,同时填什么则由另外两栏提供的信息来确定。
(2)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来回答,所以直接到材料中去找有效信息“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再加以提炼即可。第二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要能根据提问熟练的回归到教材中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3)“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强调(中国的)1978年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78年中国的最重大事件是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然后去阐述三中全会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说明
[? ]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B.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是矛盾的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3年10月30日,“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在徐州召开。江苏将与新加坡共同探讨2014年在金融创新、开发市场、城市建设、社区管理及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是
A.苏州、盐城
B.南通、连云港
C.南通、盐城
D.盐城、连云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的信息说明是1984年中国开放沿海城市,竞速有连云港和南通两个城市,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