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
C.贸易保护
D.调整工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价格管制等措施对当时影响很大,就今天来说,美国仍然没有全部抛弃贸易保护主义。故选C。ABD项都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积极的政策,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的罗斯福新政中的消极的措施,不是考查的重点。考试中往往考试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积极的内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
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转引自《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A.美国房地产业存在较多的发展泡沫
B.美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C.房地产业是美
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D.房地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
[? ]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逐渐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已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对美国人民的一次“炉边谈话”: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同,在美国,我们坚持对个人奋斗和和益动机的信念;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连续不断地寻求改良的实践以确保合理利润的持续,加之科学的进步、个人的积极性、小人物的机会、公平的价格、适当的工资和连续的就业。
材料三?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集权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中央对资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发展到了威胁个人自由的基础的程度,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说的是,我们还根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危险现在是不存在的,因此,无需就此争论。问题是我们是否从19世纪的自由放任状态过渡到自由社会主义时代,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材料四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1)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试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影响。(6分)
(2)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主义的特点。(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亚当·斯密的上述观点。(9分)
参考答案:(1)中心思想: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由追逐个人的利益,将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2分)
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2分)
影响: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加剧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2分)
(2)在危机打击下,实施国家干预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3分)
(3)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走介于传统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自由社会主义”道路。(4分)
(4)提示: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成果为大众共享能促进社会稳定;他看到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会危及社会稳定,具有进步性;但他认为应靠道义约束资本家的行为,坚持自由思想,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财富分配措施。(9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要求回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个时期的特点,即是自由竞争的发展方式。在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主义兴起,这个标志就是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所以材料一的中心思想就可以归纳出来。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就是工业革命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要求自由竞争,公平竞争。
(2)第二问,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的问题,需要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入手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而施行的措施,这是针对于自由竞争带来的盲目生产而造成的生产过剩而制定的,所以它的指导思想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3)第三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核心与罗斯福新政的思想实质大致是相同的,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本题需要结合材料来分析归纳,材料中的“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是答题的关键内容,体现出了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再依据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来结合整理出来答案。
(4)第四问,评述一种历史观点,要依据观点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来分析,要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还要重点论的评述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亚当?斯密观点产生的背景及影响,围绕着这两个点来回答,还要注意观点作者的阶级性,材料“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一些理想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