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丹皮尔指出“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运用与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运用与发明。”下列哪项发明不能印证这一观点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爱迪生发明电灯
C.贝尔发明电话
D.诺贝尔成功研制炸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快速展开的实际需要,这是客观实践需要推动科学发展的事例而非科学研究在前,其后推动实践进步的事例,答案选A,B C D三项均是科学研究在前,其后推动实践进步的事例。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内容的考查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的角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②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③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影响;④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子虚搜集了下列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埠后前来上海的外国商船》《魏源与<海国图志>》《汉阳铁厂》《1863年洪盛碾米厂》。请你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
A.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寻求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得以进入中国。在列强的刺激之下,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办中国近代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由此可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转变?请分别从原因、内容、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它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得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政治斗争的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汲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启示:(1)发展工业,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2)改革和变革生产关系应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本题解析:建国后我国工业体制的发展经历了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构(即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即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结构最终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形式。每一次的变化都是一次改革发展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言论中能够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婚姻特点的是? (? )
A.“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
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孩儿无知,婚嫁大事全凭父母大人做主”
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明显是旧式的婚姻方式,是不自由的,所以排除B项。C项内容反映的是婚姻由父母做主,也与新式婚姻的不符合,所以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婚姻依据媒妁之言,也是旧式的婚姻方式,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守仁(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关于“良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良知的丧失主要在人的私欲
B.良知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C.良知就是存在于自己心中的理
D.良知主要是天生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