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言论属于?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几个“不”字,原文的大体意思是“不追求贤能,民便不争;不买贵重的货物,民便不因为钱而偷盗;使民没有欲望,民便自安”,这与道家的无为而治相吻合;与儒家、墨家、法家观点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解题时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八字方针”是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为战胜困难而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指导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调整”是八字方针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教育大革命”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汉武帝初立,魏其侯、武安侯、为相时就尊崇儒家,到了董仲舒时推举孔子的儒家学术,罢黜百家,设立负责兴建学校的官员,州郡也都推举茂才和孝廉。A、C、D均不符合材料及史实,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观点一: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
态度:我同意“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3分)
论证:①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③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④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与原料产地。(8分)
总之,西方的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西方,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的积累,所以我同意“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1分)
观点二: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态度:我同意“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3分)
论证:政治: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经济: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荷兰、英国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促进海外贸易发展。
科技: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8分)
总之,西方由于自身的内部发展,为掠夺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同意“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1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本题需要注意到,基于文明发展的特点既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的特点,不同文明具有自己独特发展道路,但文明以交流形式多样化进行双向交流,所以世界文明应归功于各地文明交融。在文明交流中由于各地特殊的环境差异,文明的差别扩大,如西欧崛起在近代文明交流中地位突出。第一种观点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世界文明的特点与交流特点,没有全球史观。第二种观点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