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下图关系最密切的是(? )

“世界环境日”活动
A.经济全球化
B.知识经济
C.可持续发展观念
D.第三次科技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世界环境日”活动反映了人们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重视,这正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此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说明其提出的历史背景。(10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1)观点:认为政治变革要循序渐进,反对激进的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4分)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推行“新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人坚持保皇改良立场。(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不同:反对全盘否定法国革命;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国。(4分)
评价:梁启超的观点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一,从材料中“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不难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晚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角度分析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的信息来比较不同之处;第二小问从梁启超顺应时代潮流以及对西方思想传播角度综合概括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表明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A.①②? B_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的思想
D.“仁政”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史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项是教育思想,B项是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D项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均不符合题干内容。失火后“问人”“不问马”,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思想,即爱人的思想,也即“仁”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思想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观点截然相反的是(?)?
A荀子与王充? B董仲舒与朱熹? C王充与范缜? D朱熹与王夫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主要思想家的哲学思想的比较认识。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朱熹、董仲舒是唯心主义思想家。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