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7-11 09:35:39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在我国,提起“宰相”,可谓无人不知,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宰相”。——选自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2 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材料3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4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汉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1792年)特旨裁之。——历史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从秦到元,宰相有何权力?宰相的 存在有何作用?(8分) (2)宰相制度废除后真的如明太祖所说那样“稳当”吗?若不是,明朝后来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宰相制度废除的利弊。(6分) (3)分析张居正为何“不能逃众议”的原因。(4分) (4)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有何区别?这对加强皇权起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1)从秦到元,宰相有何权力?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8分) 宰相权力:总领最高行政权和参谋最高决策权;(4分) 积极作用:辅助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4分) (2)宰相制度废除后真的如明太祖所说那样“稳当”吗?若不是,明朝后来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宰相制度废除的利弊。(6分) 不。太监乱政。(2分) 利: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弊:①皇帝负担加重,政务繁多,力不从心;②决策失误增加;③皇权旁落,太监乱政。(4分) (3)分析张居正为何“不能逃众议”的原因。(4分) 原因:一是他的权力来自皇太后,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二是他的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引起明神宗的不满。(4分) (4)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有何区别?这对加强皇权起了什么作用?(4分) 区别:它与议政王大臣会议最大的区别是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策权。作用:使议 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①云贵地区 ②西藏地区 ③岭南地区 ④东北地区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在云贵地区和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进行管辖,自此两广和云贵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版图,②西藏地区在元代正式进入中央版图,④东北地区在清代初期正式划入中央版图,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由此分析看遏制C符合题意。其他各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社会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婚姻制度从原始的群婚向现代的专偶婚发展,请根据历史上以下四种婚姻制度的出现先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群婚? ②辈分婚? ③对偶婚? ④族外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类婚姻的变化经历了群婚—辈分婚—族外婚—对偶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婚姻的文明与进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