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对于“全球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现象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
B.经济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文明的共存与融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正确,新航路开辟以来整体世界日益发展;B正确,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D正确,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C理解不正确,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多样性仍然会长期存在,因此选C.
点评: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纱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 )。

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 ③礼仪的变化 ④是否缠足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通过对比两幅图片可发现,近代习俗在服饰、发式、礼仪、缠足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主要是( )
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C.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其相关内容。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下,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两者都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情。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
A.收复台湾
B.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
D.颁布《钦定西藏章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屈辱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结束,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资本主义列强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对中国进行商品侵略。
——《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材料二?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百度网
材料三?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百度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被迫融入全球化的史实表现。(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自二战以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放沿海五处通商口岸;外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鸦片走私有增无减。(4分,写出其中2点即可)
(2)原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2分,如答资本主义的实力增强只给1分);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4分)
(3)特点: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2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拉大(2分);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2分)
(4)因素:两极格局的结束;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国际金融的发展。(4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4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