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是指1977年在邓小平等人的积极倡导下中国恢复了因文革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答案选B,A D两项发生在1990年代, C项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点评:高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主要侧重于对不同时期教育发展所呈现的特征方面:①1949年-1965年,这是人民教育的奠基阶段,此时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起来;②文革十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尤其是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废除;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复兴和大发展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虽然动荡不安,但与19世纪相比,却是世界和平事业取得重大发展的一个世纪。这表现在:①各国常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②出现了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③反法西斯主义和反战主义成为潮流④霸权主义销声匿迹
①②③④?①②③?①②?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开始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④不符合20世纪的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A项中“赢得了广泛的盟友”过于绝对B中苏关系破裂是60年代初C正确D材料中不是谈论的“一边倒”战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国体有了根本性的变动
③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④第一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②不对,中国国体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④不对,近代史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因此②④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百家争鸣的思想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统治思想理论基础的有
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