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乔纳森·谢尔于1982年出版的《地球之命运》一书,以冷酷的笔触描写了“核浩劫”后的地球,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对公众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民众的强大压力下,里根开始冻结部署新式核武器及在西欧部署导弹的计划,以缓解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局势。此时,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他在1986年1月15日发表的讲话中,提出到2000年前分步骤完成全面消除核武器的计划。同年,里根总统和戈尔巴乔夫在雷克雅未克会面,讨论了消除核武器和远程弹道导弹的问题。1987年,美苏达成《中导条约》,同意消除所有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无核运动由此达到高潮。
材料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将核时代的安全困境描述为“安全依附于恐惧,生存与毁灭并存”。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核武器技术已经算不上是最高级、最尖端的技术和机密,国际“地下核扩散网络”日益发达。1993年以来,全球发现的核材料走私案件达175起。……随着伊朗核能力的增长,周边的埃及、约旦、土耳其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都开始对核武器产生兴趣,中东地区已有15个阿拉伯国家制定、启动或恢复核能开发战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以色列的核压力,而以色列事实核国家的地位是刺激伊朗核诉求的重要原因。
——以上改编自《“无核武器世界”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达成《中导条约》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当今“无核运动”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4、判断题 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时

[?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但优势在美国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材料二:

材料三: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德也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开始出现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